最新武汉大学专业介绍无线电物理

‘—

武汉大学无线电物理学科简介

学科背景与历史

武汉大学无线电物理学科源远流长,起源于1945年建立的国立武汉大学游离层实验室。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,该学科在人才培养的同时,围绕我国核武器研制,在核爆炸产生的附加电离区探测、核爆炸环境下的短波通信效应、高频无线电探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。

主要成就与荣誉

该学科在“中、低纬电离层和电离层电波传播的研究”上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,在“电离层返回斜向探测”、“电离层短波信道特性研究”中获全国科学大会奖,并在“低空核爆炸附加电离层研究”中荣获全军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,“FXZ实时选频系统”则获得了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。

发展历程与现状

自“九五”计划以来,在国家“211工程”的支持下,无线电物理学科不仅保持了传统优势研究领域,还拓展了高频地波雷达、复杂目标电磁散射特性、地质探测雷达、雷达信号检测与处理等新研究方向。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,承担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,如国家863计划重大课题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等,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。

学科建设与展望

2001年,无线电物理学科获批为国家重点学科。2001年,结合“211工程”和“985工程”的建设,学科制订了“十五”期间建设规划和预期奋斗目标。通过“十五”和“十一五”的建设,学科点在教师队伍建设、科研创新平台、学科研究方向拓新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
研究特色与平台

目前,学科点拥有“湖北省雷达与无线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”和“湖北省光谱与成像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”两个研究基地。围绕国家重大需求,学科点进行了学科研究方向的整合凝练,形成了电波传播与天线、计算电磁学、无线电探测新方法、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、光子物理、器件及应用等五个研究方向。

结论

无线电物理学科在国家和武汉大学的支持下,学术队伍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明显提升,科研与教学工作条件得到改善,已具备一定的在国际前沿参与竞争和独立发展的能力,部分方向已产生国际影响。

免责声明

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、交流学习使用,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通知本站客服。

—‘
点击网址快速查看考证资料:【红鱼学习网】http://hongy.100xuexi.com, 一站式考试考证优质服务平台,走向成功人生。

考证上岸免费资料,微信:Catfire1688

关注官方公众号:红鱼学习网,免费获取10万种考证资料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