‘ 中国古代文论概览
引言
中国古代文论源远流长,内涵丰富,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以下将介绍几种重要的文论观点,以期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精髓。
- “诗言志”说
“诗言志”说源自《尚书》中的《尧典》,强调诗歌是诗人思想、抱负、情感的体现。这一观点认为,诗歌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,具有感染和教育作用。
- “兴观群怨”说
孔子在《论语•阳货》中提出“兴观群怨”说,认为诗歌具有感发人的精神、观察社会现实、交流感情、团结人民、干预现实、批判社会等功能。
- “以意逆志”说
孟子在《孟子·万章上》提出“以意逆志”说,主张读者应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思想去理解作者的作品,不应拘泥于字句,曲解主旨。
- “大美”“天籁”“天乐”说
庄子在《庄子》中提出了“大美”“天籁”“天乐”说,强调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的统一,认为最高境界的文艺应与天和。
- “虚静”说
庄子提出的“虚静”说,强调在体认和把握认识对象时,要排除外来干扰,达到心灵世界的虚无空明。
- “情志统一”说
《毛诗大序》提出“情志统一”说,认为诗歌通过抒情表达人的情感和志意,情与志是统一的。
- “讽谏”说
《毛诗序》中的“讽谏”说,肯定了文艺批判现实的意义和作用,强调文艺对统治者的批评和揭露。
- “文气”说
曹丕在《典论·论文》中提出“文气”说,认为作家的气质、个性决定了文学作品风格。
- “风骨”说
陈子昂的“风骨”说,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和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。
- “性情”说
钟嵘的《诗品序》中提出“性情”说,认为诗歌的本质是表达人的情感。
- “兴寄”说
陈子昂的“兴寄”说,要求诗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。
- “为时”“为事”说
白居易的“为时”“为事”说,强调诗歌创作要针对社会现实生活。
- “穷而后工”说
欧阳修的“穷而后工”说,认为诗人在困险环境中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歌作品。
- “妙悟”说
严羽的《沧浪诗话·诗辨》中提出“妙悟”说,强调学诗主要靠“妙悟”。
- 格调说
沈德潜的“格调”说,强调作诗者要“学古”和“论法”,根据“去淫滥,以归雅正”的原则制定规则。
- 境界说
王国维的《人间词话》中提出“境界”说,强调表达“真感情、真景物”。
- “思无邪”说
孔子在《论语•为政第二》中提出“思无邪”说,提倡“中和”之美。
结语
中国古代文论丰富多彩,以上仅为简要介绍。深入了解这些文论观点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审美特征。’
点击网址快速查看考证资料:【红鱼学习网】http://hongy.100xuexi.com, 一站式考试考证优质服务平台,走向成功人生。
考证上岸免费资料,微信:Catfire1688
关注官方公众号:红鱼学习网,免费获取10万种考证资料。